在中美关系的硝烟中,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发话了,他说中国能在20分钟内击沉11艘美军航母,这一言论瞬间引发热议,似乎为航母时代再添火药味。
赫格塞思的言论并非空穴来风。
美军高层对中国军事能力的高速发展持高度警惕,尤其是中国的高超音速导弹,这种导弹专门针对航母打击,速度飞快,威力无比,算得上是战斗中的风驰电掣。
美国印太总部司令也在此时站出来,表示哎呀,我们的战机和军舰建设速度远远被中国甩在了身后,弹幕也是刷到飞起。
再来看中国的军力建设。
近年来,解放军的战机、军舰数不胜数,从量变到质变,快速崛起。
尤其是高超音速导弹东风-17的表现,射程可达1800-2500公里,便把美军航母的安全范围捏得像抓鸡蛋一样脆弱。
这样的背景下,赫格塞思的言论就不再是空口白话,而是基于军事数据的现实打击。
然而,这11艘航母到底是否能在危机时刻齐刷刷出现在中国周边?
真正的现实是,美军的航母并不能总是齐上阵。
在正常情况下,美国的航母各自都有具体部署,常常分散在全球各地,无法集中到亚太进行一次大团圆。
比如,2025年3月底,卡尔·文森号航母就被派往中东,正感觉海风涨潮之时,尼米兹号也已离开西雅图,正奔赴西太进行例行部署。
如此算来,就算真要集结,实际操作难度极大。
美国的航母运作往往伴随着维修、训练、调度等复杂问题,而且这种情况随着航母的退役也逐渐成为难题。
眼看着尼米兹号即将退役,接替它的福特级新航母又因技术问题进展缓慢,使得美军在亚太的航母部署愈发显得捉襟见肘。
美国媒体对此进行了大幅报道,纷纷炒作中国威胁论,有的甚至直接用带着有色眼镜去解读中国的军事崛起。
这背后,与其说是对中国实力的真实担忧,不如说是对美国军工复合体的利益宣言,借此维持军费的持续膨胀。
2020年,美国的军费达到了7380亿美元,占全球军费的近40%。
而针对中国的军事文章几乎每天都有发布,数不胜数。
在这样的环境下,美国的国内政策似乎变成了敌人越多,预算越高的公式。
回过头来,中方方面也不甘示弱。
军方发言人张晓刚大校在面对这些描述时毫不留情:美国一些人带着有色眼镜,看待中国军队,渲染所谓的‘中国军事威胁’。
中国的立场明确,不会任由外界的议论侵扰自身的发展道路。
再说回赫格塞思所称的20分钟。
航母虽多,但从未有过一次能在短时间内被击沉的案例,尤其是中国若要集中火力进行打击,首先要看美国航母能否全部聚在一个地方。
美国这一招口水仗可否掩盖日益下滑的军事优势,仍需打个问号。
毕竟,目前的全球海权仍是分散的,任何一方都不应掉以轻心。
综上所述,美方的焦虑只会让对抗更加激烈。
未来的战局是否如美方所担心般迅速向恶化发展,还是会展现出和平共处的新局面?
这也许是留给网友们最耐人寻味的问题。